黃柏勳,一個草根味十足的都市小孩,誠實用記憶裡影像的符號,轉化為多彩又細膩的壓克力創作。他有著戀舊、敏感的人格特質,並有著狂放、瀟灑的外顯形象,在作品中常以旁觀者姿態,觀察忙碌都市的憂鬱氛圍及人情冷暖的疏離氣息。曾經以"既豐富又寂寞"為個展命名,正如他灑脫的說過「我知道我就是要註定要過這種生活的人。」
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曲德義
「創作的時候,就是不斷的在給自己找麻煩!」 爽朗的笑聲、滔滔不絕,曲德義像個大孩子一般和我們分享他的創作過程。「我當學生時曾經把筆塞在耳朵裡、用腳畫畫,痛死我了!但那都是不同的體驗,創作要不斷的嘗試、給自己刺激,才能夠發現身體和畫作間不一樣的關係…..」有如他不按牌理出牌的幽默發言一般,曲德義喜歡不斷的挑戰自己,跳脫世俗給抽象畫的框架。
自八〇年代晚期以來,幾何色域與潑灑抽象的相互浸染,理性與感性的對比撞擊,已經是曲德義創作的獨特標記,但他始終追求不一樣的突破。「對我來說,東方人的「拙」是很重要的。我總是希望自己盡可能畫得「拙」一點,不要畫得那麼流利,才能打破自己平常畫畫的慣性。」小孩子玩砂的鏟子、煎煎餃用的工具,都能成為他的畫具,甚至為了配合巨幅創作他還自製了一台“戰車”在上面作畫。「我尊重傳統,再從傳統作為出發點加入自己的想法。」曲德義的抽象畫除了有抽象形式與色彩的對比分割以外,也並存了加法與減法,不同於一般既定的創作模式,以乳膠疊加覆蓋的技法打破繪畫工序,也重新賦予了繪畫更多的可能性。
祖籍山東的曲德義1952年生於韓國,大學返台就讀師大美術系,後來赴法國的高等美術學院深造。「我到哪裡都是異鄉人,在台灣被說是韓國人,在韓國被說成中國人,到法國我又變成了台灣人。」由於這樣「異鄉人」背景,曲德義選擇了沒有國籍之分的繪畫作為舞台,「其實國家會對創作產生影響,像我在法國創作時的用色和那裡的天氣一樣、是沈的,後來回到熱鬧的台灣用色也跟著豐富奔放了起來。」身分的認同感與內在經驗反射,使得他的作品有著西方抽象的理性,也有著感性的奔放不羈,在同一個畫面中碰撞重組成一個和諧的狀態。
曲德義以幾何色域與潑灑表現的相互浸染、冷靜極限與情緒張力的對比撞擊,開創其繪畫表現上的獨特標記。創作脈絡跳脫早期台灣抽象繪畫,傳統審美思維呼應西方抽象概念的方法,以獨特的形式辯證,開啟對抽象繪畫的探討,並樹立鮮明的個人風格。此次「形形色色」個展,正是曲德義歸結其抽象繪畫與藝術思維的呈現。
曲德義早期作品具有細心規劃、精心並置與配比之創作風貌,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及個人歷練之成熟,作品逐步轉化為隨心所至的自由境界。抽象形式與色彩的對比滲透,是曲德義繪畫創作的重要特色,他在冷靜、嚴謹的幾何分割色面外,另有奔放的強烈筆觸或自動性的書寫線條。作品帶有對西方抽象概念本身的理性演繹,以及現實騷動的內在經驗反射,讓理性∕感性、冷∕熱抽象的分界,在同一畫面裡衝撞並陳、解構重組,進而達到一種飽滿和諧的狀態。
曲德義在抽象繪畫的世界中勤力耕耘,於當代藝術的熱潮中,依然一以貫之地執著於純粹的抽象創作理路。「形形色色」一展,匯集了曲德義1992至2013年的作品,展現其二十餘年來對「形」、「色」的探索、辯證與實驗,在看似恣意的隨性揮灑中,架構出他個人對抽象繪畫形式、精神與意義的嚴謹思考,以及既理性又感性的內在心靈變遷與創作實踐。
龐銚
藝術提供的是一種幻想的狀態,
它把你從現實中拉到一個真實的幻覺裡,
在那個幻覺裡,它也是真實的,
但又不在一個真實的生活狀態中。 ----------龎銚
迷戀一種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
從具象走向抽象的創作,近年來,龎銚熱衷於追尋一些不具形象的、很本質的東西,而繪畫的最本質,就是點線面。她相信繪畫中最根本的語彙本身就有一種力量,可以讓觀眾產生抽象的情感連結,這樣的連結,比具象的畫更具想像空間,足以超越人們的視覺經驗。
不同於寫實繪畫總是用透視與光線表現空間,龎銚的抽象畫中沒有寫實的透視,也沒有光線,純粹運用繪畫裡的厚薄、遠近、大小,以及色彩的明度與彩度,讓色彩本身所具備的前進與後退的力量展現出來,創造出抽象的空間感。
以創作宣洩情感,是大多數人對藝術家的想像,但龎銚卻藉由創作讓自己得到平衡,生活中的情緒起伏,她都在繪畫的過程中自我修補,因此,看龎銚的畫,會有一種不慍不火的平靜愉悅,以黑、白、灰加上金屬色為主體,透露出平和而天真的單純。
龎銚也喜歡一些符號性的東西,帶有勞動記憶的鐵釘就是現階段愛用的符號之一,像是要釘住畫面元素,也像是文字中的逗點,有所停頓,又即將繼續,有具象的符碼,也有抽象的寓意。
作品可以單看,也可以將整體視為一件大作品,就像是一個流動的生命體,會消逝,亦會增生。龎銚的作品,想像空間很大,很多的謎,留給觀眾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猜。
吳東龍
吳東龍最新個展「七張床」。
本次展出「符號系列」與「彩色線條系列」新作,維持吳東龍一貫以低限、簡約、純粹的視覺語彙建立起屬於個人的鮮明繪畫風格,持續探索符號精神、圖像空間、造型心理與色彩美學間多重的可能性;與此同時,在其畫布肌理與色彩的處理上,呈現出更為強烈的工業感與時間感,紐約多元豐富的文化精神、充滿歷史底蘊的老舊人文況味,就在畫作中躍然而生。
2013年藝術家吳東龍獲選文化部藝術家出國駐村交流計畫,前往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ISCP(International Studio & Curatorial
Program)國際藝術村駐村。過去吳東龍亦曾赴法國巴黎、蘇格蘭達芙鎮等地駐村,旅行、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感,皆成為其創作的重要養分來源。本次紐約駐村回國後的最新個展《七張床》,將展出以在紐約的個人生活經驗與細微情感為基底,所轉化、延伸而出的最新創作。
「紐約布魯克林是個眾多外來移民與新舊混雜的區域,充滿著生命力也略帶躁動與隱隱潛藏的危險,當中安適與危機共存,是個真實並帶有一點粗獷暴力的能量之地。」吳東龍如此形容,布魯克林這片略帶混亂的街頭,令人不安卻又充滿想像性與可能性,那些老倉庫斑駁的外牆、十足紐約風的大片塗鴉、夜晚駐守在地鐵站出口的警察、街角刺青店與酒吧的昏黃燈光,甚至是運動場人工跑道的橡膠味道,或是美髮院地板縫隙裡殘留的不同髮色頭髮,點點滴滴交織出屬於紐約在地的、充滿活力的城市風景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